找到相关内容522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见好不求难

    善于观机逗教,甚至用婆罗门乞士的形态去接近国王,以种种方便法,三番两次地乞求财物又归还,这就是智慧的引导,这位国王终于被度化了。   弃欲最轻安   佛陀常说:“人生求无止境”,所以“见好不求难...辛苦!   当然,“追求”是好事;学佛也要“求”精进、不过精进是为了要解脱自我的心灵,“求”突破人间色欲的诱惑,要真正用脱俗的精神,追求心灵清净,而达弃欲的轻安! ...

    朱珠

    |福报|命运|解脱|贪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9404036904.html
  • 四念处的重要性

    hetuka,只具有嗔,但是没有痴)生、因(ahetuka,没有嗔、痴)生的人无法在当生证果。在印度大乘佛教经典(佛灭后四、五百年才编辑)崛起之后,四念处被当成小乘法而不受重视,...群居的生命力。  实践四念处能不断地提高“证量”(证悟的质量),它能让人很明显地见到高效率的修行进度。一个人若精进用功修行而对四念处无知识,顶多只能小幅度地净化人心,要进一步突破障碍,往往非常难。...

    張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0048597.html
  • 两袖清风练行愿.一片丹心感生佛

    与献舍的资财,做到了勤恳与充分。我对他这样的勤恳充分,引起我对他的体察与了解,因此,我给他九秩诞辰的献礼:两袖清风练行愿,一片丹心感生佛。   学佛法,最应握紧、觉践处──“”。位居“三善根”之首的“”,一发心,便肯认著它为解脱生死与圆证(无上)菩提的唯一要门,所以志决得直趣这一要门的,他的心念与身行,眼光与脚步,从此就正实明健得不诳(己)不误(人)。大路头上得了,大关头跳得过,大缘头察得...

    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3869003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善恶观

    说法。大乘佛教唯识学派则将善分为自性善、相应善、等起善、胜义善等四类。其中自性善十一种,详细地从心理上对善的心理活动作了分析,属五位百法中心所法。他们是:信、惭、愧、(不贪求)、嗔(不仇恨)、痴...修行实践中,它能团聚僧伽团体,保证僧律的执行,增强信徒修行的信心。  嗔、痴。、嗔、痴被佛教称为“三毒”,认为是诸烦恼中最能毒害人们身心的,又是产生其他烦恼的根本。瞋、痴,就是针对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2165210.html
  • 你“信”吗 ——认识佛教的“信”

    乐善”是由净信产生的功能特征,佛典上讲:与痴三善根相应之信为正信,反之即为邪信。这就明确指出了“信”的标准,“痴”就是“净”,当然也是“善”的,这就是佛教中常称信徒为净信和善信的...断除贪嗔痴三不善根,就能开显清净圆明之佛性,证得解脱自在。这就是佛教的信要与痴三善根相应的原因。  佛教的这个“净信”的标准与一般信仰者所强调的“诚信”也是有区别的。一般的诚信所强调的是...

    成忠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3849828.html
  • 认识我们的心

    十一种,即信、惭、愧、嗔、痴、精进、轻安、不放逸、行舍、不害。   一、信心所:信是对佛教义理坚定的信仰。信有三种,一者于诸法实事实理深信不疑;二者于三宝净德深为信乐;三者于一切善法深信有力...   四、贪心所:对于财色名利贪著之心曰。   五、嗔心所:逆境当前,不生恚恨之心,谓之嗔。   六、痴心所:痴是明达事理,也就是明确理解四圣谛、八正道等义理而言。   七、...

    于凌波居士讲述

    |大圆满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2124204899.html
  • 《新唯识论》第六章 明心

    五十一法:1、遍行位――触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等五数;2、别境位――欲、胜解、念、定、慧等五数;3、善数位――信、精进、惭、愧、嗔、痴、轻安、不放逸、行舍、不害等十一数;4、烦恼位――、嗔、痴、...说重新加以编排组织,董理为四位二十四法:1、恒行位――触、作意、受、欲、想、思等六数;2、别境位――慧、寻、伺、疑、胜解、念等六数;3、染数位――痴、、嗔、慢、恶见等五数;4、善数位――定、信、痴...

    陈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3442997.html
  • 从佛法观点谈感情问题

    烦恼心所,是对我们心性有污染的成分,包括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不正见等根本烦恼及一些随烦恼;而善心所,是指对我们生命有所提升的,如信、精进、禅定、慧、瞋、痴、轻安、不放逸、惭愧等等。一般说来,如果感情是纯净的,多半是从信、惭愧、的立场出发,比方对元首效忠,对爸爸孝顺,这是从信出发,也就是他认为这样做是好的,正确的,接受这个观念,所以就产生了孝心、忠心的心理。可是就男女的感情来说,最核心...

    惠空法师

    情爱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75941491.html
  • 从佛法观点谈感情问题

    是对我们心性有污染的成分,包括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不正见等根本烦恼及一些随烦恼;而善心所,是指对我们生命有所提升的,如信、精进、禅定、慧、瞋、痴、轻安、不放逸、惭愧等等。一般说来,如果感情是纯净的,多半是从信、惭愧、的立场出发,比方对元首效忠,对爸爸孝顺,这是从信出发,也就是他认为这样做是好的,正确的,接受这个观念,所以就产生了孝心、忠心的心理。可是就男女的感情来说,最核心的元素是...

    惠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3343465.html
  • 七道修行的检证程序:七觉支

    永尽无余,需要有智慧主导,择法是一种分别智慧,与念觉支的观慧不同,它的作用在于辨识善恶法,恶法是五盖,善法是调伏五盖,成就嗔、痴。“五盖”是贪欲、嗔恚、掉悔、昏沉、疑惑,它们是苦恼的龙头,...以念觉支、择法觉支作基础,修行即能确定目标与方向,这时候就需要加紧努力(精进)。警觉五欲、五盖需要消除,痴之善法需要培育、长养,进而渴望亲近善知识、闻法、布施等。学道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;不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252809.html